• 满意度调查

  • |
  • OA

首页| 医院动态 |

ctivities

徐文静博士:守护重症患者的43天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-02-05 浏览:563 次

抗疫三年以来,有很多难忘的事,但终究亲身体验过,才觉得有些人、有些事值得回忆与感动。


2022年12月16日晚7点左右,我还在科里工作,迟迟收不到苏康码绿码的消息,看到周围同事的绿码,我心里已经发慌。于是打电话给检验科,被告知我所在的5混1管可疑阳性,接着我便告知要去做单管核酸检测。

12月17日11:44,查到核酸绿码后,我长长舒了口气。12月18日上午,我如常去科里查房,查房后回到家中,医务部刘天鉴副主任打电话通知我,院部派我到2号楼感染科管理重症病人,自己也要两点一线闭环。

应下后,我心里很沉静。放下电话,我将手上的临床工作向余建和、刘德干两位主任交接。下午我坐在家里飘窗上,向孩子爸谈了下目前的形势和可能感染后家里的安排。12月19日早上,带上简单的行囊,我有些惆怅地离开家,心里想着:新冠感染的重症患者到底有多重。

按照院部派遣,我来到2号楼,早交班时发现,有多个科室的同事,ICU的夏维海、呼吸内科杨奇、心血管内科解建、神经内科刘圣山等均加入了感染科团队,均是各科室的精锐。我换好绿色洗手衣,有种急诊科冲锋上阵的感觉。最开始,这支来自各科室的医生和感染科同事按照院部部署,由夏维海为组长,分床管理病人。

从12月22日开始,援疆回来休假的ICU郑金国,也被派遣到感染科3楼管理重症病人。这时医生队伍分为两大组,夏维海和郑金国分别担任诊疗组长。我和”郑金国、郭保营、刘圣山、薛小萍、邓子靖”分在一组。

此时,已经到了医院收治新冠病人的焦灼时刻。每时每刻、从早到晚,院领导、职能科室相关负责人都在急诊科查看,严格贯彻“全院一张床”的要求,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。在这个无比艰难的时刻,院领导们、各位主任、医生们在自身感染情况下,仍在一线坚守。

在以郑金国为组长的一次查房中,我见到了一位非常严重的新冠感染病人。他是一位54岁的广州男性,据说是在兴化投资的一位商人,身边只有他的妻子陪护。这位患者12月25日受凉后,出现呼吸道感染一系列症状。12月28日,因病情加重,来院检查发现左下肺感染伴实变,新冠检测阳性。

入院后,查血气分析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,血糖高到已无法测出。该患者病情发展迅猛,很快出现急性呼吸衰竭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重度低蛋白血症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,病情十分凶险。医院专家组立即制定应对方案,全力抢救患者,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、连续CRRT治疗、控制血糖、抗感染、纠正低蛋白血症,后期血透等等。

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,气管插管拔除,各项指标逐渐恢复。后期还因后鼻腔出血,我院耳鼻喉科翟宏祥副主任医师到床边行“右侧后鼻孔填塞压迫止血”。24天的精心诊疗和护理,患者得以在大年二十九乘机回广州过年。这个病例诊疗中体现了多学科诊疗的精细化管理。

微信图片_20230213084021.jpg


我作为肿瘤科医生,在这里也遇到了晚期肿瘤病人。这些患者本身基础体质差,加上抗肿瘤治疗后出现骨髓抑制,再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打击,各项临床指标差到极点。

一位从南京化疗后回兴化的晚期肺癌病人,感染新冠病毒后,外周血三系严重减少,血小板一度为0。免疫力低下导致该患者严重口腔溃疡,再加上长期卧床、肛门部位红肿并疼痛难忍,该患者不敢吃、也不想吃东西。

在医院血库存血严重告急的形势下,还为该患者争取输血红细胞、血小板、血浆,血库和我们都尽力了。通过精心护理和诊疗,该患者在腊月二十四出院。

在感染科3楼重症病房里,还有让我难以忘怀的回忆,那就是团队协作的热情和忘我工作的精神。一次连班,下午4点左右,急诊科打电话说要送病人来。于是断断续续推来5位重症患者。当时我们组只有郑金国、我和邓子靖。为了不把白天的工作拖延给6点以后的夜班医生,我和小邓医生处理医嘱、完成病案、签好各个知情同意书和沟通记录,老郑查看病人、汇报病史。

每个人分工不同,但都是要把病人安排好,尽量减少夜班医生的工作量。我们三个处理好病人已经下午6点半,每个人小脸憋得通红,当然是紧张忙碌后应激状态。一段时间我们小组都是这样繁忙的收治病人状态,另一组同事还打趣说:“你和小邓值班爱招来病人”。我们听后哈哈大笑。

感染楼的夜班不好上,因为都是病重病危患者,尤其是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,各种泵:深度镇静泵、深度镇痛泵、胰岛素泵、升压药泵、利尿剂泵、胺碘酮泵等等,每个泵的滴速都要随时根据病情调节滴速,所以整个夜班都在调节各种泵速、处理各种险情,这也是肿瘤科夜班不曾遇到过的。

在感染楼值夜班,我经常在凌晨3点钟左右打盹中惊醒,刷开手机看3楼医嘱群里是否有些提醒,哪张床要处理血糖了、哪张床要调节滴速了。现在回想起值夜班的时光,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。

邓子靖医生是2022年下半年入职的新医生,非常能干。在团队协作中,不怕苦不怕累。我们几个高年资医生经常打趣道“小邓,你改行干呼吸重症吧”。

在3楼还有非常年轻的骨科孙凯、感染科顾羽桐。记得2022年12月23日上午,我从病房查完房回到医生办公室,不久我就感觉全身畏寒发抖,洗手衣外面套上羽绒服仍觉得很冷。孙凯说:“徐姐,我骑电动车带你去做核酸吧”,于是坐上小孙医生的电动车飞奔到南门核酸检验处。

回来后顾羽桐看到我难受的样子,他去急诊药房那里给我买了抗病毒药和退热药。夏维海、郑金国两位组长在那段紧张时光里,时常咳嗽、畏寒。我们经常喊着:“老夏、老郑,估计你们也阳性了吧,快去查核酸吧”。这两位组长坚持不查,只要挺得住,就继续干,管他阳不阳。

微信图片_20230213084042.jpg


2022年12月19日至2023年1月31日,43天,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,有工作的辛劳,也有患者好转出院后的喜悦。在这段时间里,我收获了强大团队协作的热情和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的实干精神,同时也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情。

亲爱的同事们,带着这份精神力量好好干吧,在今后的各自岗位中,继续保持这份难得的精神力量,在医院需要你时,能够挺身而出,发挥自己的光和热,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,为救治每一位病患而努力!

权所有 Copyright© 2021 兴化市人民医院 恒网-承建网站纠错

苏公网安备 32128102010183号 苏ICP备17043359号-1